小廁所蘊含大民生,三年來,深圳大力推進“廁所革命”,一大批公廁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一座座設計新穎、環境優美、人性化設施齊備、智能化+科技范的公廁亮相深圳街頭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城市光鮮背后遭遇如廁難、難如廁
深圳作為一座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城市,城市光鮮的背后卻一直存在“如廁難,難如廁”的問題。
一方面,深圳人口多,公廁少,且分布不均勻。無法滿足人們的如廁需求,尤其是的士司機如廁難的問題廣受社會關注。
另一方面,標準過低,臟亂差。深圳原有公廁因建設早,建設標準低,外觀普遍缺乏設計,品質品相低,廁內設施普遍簡陋陳舊,通風采光和保潔除臭條件極差,有的因年久失修,設施壞損率較高。
同時還缺少母嬰室、無障礙廁所等人性化設施,無法滿足多群體的如廁需求。
再加上管理標準低,缺乏專人的精細化管理,沒有紙巾、洗手液,公廁內常常污物滿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市民望公廁而卻步。
如廁難、難如廁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這樣的公廁環境與深圳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極不相襯。
二、大力推進廁所革命,讓公廁不再成為城市短板
在“廁所革命”實施過程中,深圳市在全國率先將16類行業公廁全量納入、統籌管理,實現全覆蓋。
同時深圳市公廁統一實行一個標準,不分原特區內外、不分行業。
“廁所革命”還被列為深圳市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并同步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高位推動“廁所革命”工作。
為此,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廣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市民意見,針對深圳“廁所革命”應該革什么、怎么革,開展充分的討論和實地調研,同時按照“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的基本原則,全面、大力推動“廁所革命”。
三、高、改、建、管,四大舉措全力推進廁所革命
深圳通過“高、改、建、管”四大舉措,深化“廁所革命”。
國家住建部、省住建廳、省委政研室、省委宣傳部文明辦視察深圳“廁所革命”工作時,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市區人大代表、市民、外國友人在體驗了新的公廁后紛紛點贊,認為公廁外觀美觀大方,公廁內部干凈整潔、功能完善、設施齊全、人性化十足。
四、高標準引領,從源頭保障公廁質量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標日本等先進國家,完善標準規劃,建立健全標準規范體系。
從公廁設計到建設再到標識系統、清潔管理,在編制《深圳市公共廁所管理辦法》的基礎上,又出臺了深圳市《公共廁所建設規范》《深圳市公共廁所設計指引》《深圳市公共廁所標識系統應用指引》《深圳市公共廁所清潔作業指引》《深圳市公共廁所及垃圾轉運站設計方案圖集》《深圳市環衛工程消耗量定額》。
建立了“1+6”公廁建設管理標準體系,為全市各區各行業全面推進“廁所革命”提供了科學指引。
寶安區鐘屋荔枝公園公廁就是高標準升級改造的典范,該公廁原來只有一樓一層,男女廁加在一起僅有8個廁位,設施簡陋落后,居民避之不及。
去年改造升級后,全新的公廁外觀簡約優雅,內部男女廁所分隔,增設了第三衛生間,自然通風采光,公廁改造與周圍配套景觀設計一同提升。
五、改造升級,讓原有公廁脫胎換骨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對改造的全過程進行嚴格監管,對公廁設計方案逐座審核把關,以“簡潔、明快、溫馨、舒適”為原則。
每座公廁均需通過專家、街道、區城管、市城管層層把關,達到“外觀協調、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節能減排、方便維護”等要求后方可施工。
在公廁改造施工中加強檢查督辦、把控施工品質,嚴格對照設計方案施工,對發現的問題發書面整改通知,確保施工一座、精品一座。
同時,在功能、外觀和人性化設施配置等方面,明確全市公廁升級改造的定位。
在外觀上做到簡潔、大方、與周邊景觀有機融合;在功能上優化公廁男女廁位比例、增強通風采光、設置干濕分區,大量配建第三衛生間、母嬰室,照顧弱勢群體的如廁、哺乳需求。
通過精益求精的升級改造,一大批原有公廁脫胎換骨,這些公廁不再躲在城市角落或是繁花密林背后,而是大大方方地“走出來”、美出來,讓人們不再掩鼻經過。
此前,地鐵、口岸公廁因人流量大,標準低,一度成為市民詬病最多的地方。
在“廁所革命”中,市地鐵集團、市口岸辦高度重視,通過提升舒適度及人性化,增加通風除臭和照明,增設母嬰室、第三衛生間等人性化設施,實現地鐵、口岸公廁硬件環境大改觀,為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六、小型公共洗手間成街頭亮麗風景線
為了彌補公廁數量不足的問題,深圳市通過增加新建公廁數量來緩解。
新建公廁包括兩種方式,一是在空間較大的區域新建傳統公廁,即大型、多蹲位的公廁。
二是在空間不夠的區域通過新建街頭小型公共洗手間來彌補。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借鑒歐洲街頭小型公廁,自主研發,采用裝配式建筑方式,建成了比直接從國外購買造價更低、更適合深圳實際的公廁產品。
首批街頭小型公共洗手間共有羅馬柱、太空艙、蜂巢、城市驛站、城市魔盒5種單體,每個產品既可單個建設,也可形成不同組合,單體占地5平方米左右,最大不超過8平方米,具有美觀雅致、簡潔大方、空間緊湊、布局高效、功能完善、靈活多變等特點。
這些小型公共洗手間一經開放便受到市民的歡迎,大大緩解了市民緊急如廁、出租車司機如廁難的問題,其美觀雅致、簡潔大方的外觀更是搶鏡。
而內部人性化、智能化溫馨齊全的設施、干凈舒適的環境以及充滿高科技的設計更是讓人深感深圳街頭小型公廁的高品味、高品質,使用體驗過的市民連連稱贊。
七、精細化管理營造舒適如廁環境
三分建設七分管理,改造提升以及新建的公廁落地開放后,日常管理如何進行決定著公廁的品質能否延續。
對此,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多措并舉實現廁所環境及廁所文明雙提升。
其中一個亮點舉措是實行公廁環境指數測評單列。
公廁原來是深圳市環衛指數測評的考察項之一,將公廁環境指數測評單列出來,每月單獨對全市74個街道、10個區(新區)、16個行業公廁保潔管理、硬件維護等公廁管理情況進行評分、排名并向社會發布,持續倒逼各公廁管理單位提升公廁管理水平。
通過兩年多時間的測評,深圳市公廁指數得分率整體呈上升趨勢,由最初2017年1月的60.67分提升至目前的86.95分。
對于測評結果,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每月給各區、各行業主要領導寫信,第一時間反饋公廁測評暴露出的問題,并提出工作建議。
各區、各行業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有的領導甚至多次作出批示,對本區、本行業的“廁所革命”作出具體部署和要求。
此外,全面實行公廁專人專業管理。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專門出臺了《深圳市公共廁所清潔作業指引》,各個廁所均要求配備專人管理。
其中5廁位及以下的公廁配備一名專職保潔員,6廁位及以上的公廁,配備男女各一名保潔員,各公廁主管部門要嚴格按照指引加強保潔人員培訓。
如街頭小型公共洗手間實行“一客一潔”制度,即使用一次保潔一次,讓公廁的環境衛生有保障。
同時,組織第三方對全市公廁管理情況進行每周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
5月份,深圳市將恢復環境衛生指數測評及公廁環境指數測評工作,各區、各行業要加大力度提高標準,加快進度,增加投入真正把公廁打造成為深圳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